关干第十一批福建省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备案的通告

https://nynct.fujian.gov.cn/xxgk/zfxxgk/fdzdgknr/nyyw/ywgz/202501/t20250110_6699002.htm

特别提醒
使用时请核对原文。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关干第十一批福建省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备案的通告
(2025年2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科审定办法》
规定,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
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引种的,引种者应当根所在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一批报福建省同
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共18个,其中水稻13
个,玉米5个,现予以通告,该批品种引种备案公告号为(间)
引种〔2025〕第1号.
-1-
各引种单位要强化引种风险与责任意识,对引种品种的真实
性、安全性和适应性负责,严格按照备案确定的引种区域和种植
季别进行引种,并向品种种植者提供引种品种的主要性状,主要
栽培措施,适应性等使用条件的说明,风险提示及有关咨询服务,
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因引种品种适应性,抗逆性等
问题给品种种植者造成损失的,由引种单位负全部责任。
附件:1.第十一批福建省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引种备
案品种目录
2.第十一批福建省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引种备
案品种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1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第十一批福建省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引种备案品种目录.xls
附件2第十一批福建省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引种备案品种简介.doc

附件2

第十一批福建省同一适宜生态区
主要农作物引种备案品种简介

1.品种名称:华中优9363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浙审稻2023018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
引种单位: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特征特性: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3天,比对照禾两优676早熟5.6天。平均株高121.0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13.0万,每穗总粒数222.4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7.4克。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3.4,穗损失率最高级别3级,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经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鉴定,高感白叶枯病,高感稻飞虱。浙江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平均整精米率67.5%,长宽比2.9,垩白粒率17.5%,垩白度2.6%,透明度2.0级,碱消值6.9级,胶稠度7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4%。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623.12公斤,比对照禾两优676增产6.32%。
栽培技术要点:①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一般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5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1.25千克。水育秧移栽叶龄5.5叶左右,秧龄控制在28天以内。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0.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②科学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配施有机肥及磷、钾肥,亩施纯氮12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6:0.8。常规水分管理,收割前7~10天断水。③重点防治白叶枯病、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严格控制秧龄期,防止早孕早穗的发生。②根据当地病虫情报重点做好白叶枯病、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防治。

2.品种名称:飓两优8612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审定编号:湘审稻20242003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迟熟中稻种植。
引种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0天,比对照禾两优676早熟2.0天。平均株高125.9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16.3万穗,每穗总粒数208.2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6.4克。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2.3,穗损失率最高级别3级,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湖南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0%,精米率73.2%,整精米率70.1%,粒长6.8毫米,长宽比3.2,垩白粒率7%,垩白度1.3%,透明度1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5%,稻米蒸煮食用感官评价83.9分,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577.4公斤,比对照禾两优676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①福建省作中稻种植,适时播种,秧龄30天以内。②每亩大田用种量1.0公斤左右。密植规格为23.0厘米×26.0厘米,丛插带蘖秧2粒谷,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③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7:0.9为宜。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3:1:1。④水份管理以湿为主,干湿相间,做到“寸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干湿壮籽。⑤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稻瘟病重发区不宜推广。②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
3.品种名称:飓两优钰占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审定编号:湘审稻20242009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迟熟中稻种植。
引种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6天,比对照禾两优676早熟1.4天。平均株高126.6厘米,穗长25.9厘米,每亩有效穗16.8万穗,每穗总粒数187.3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5.8克。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2.0,穗损失率最高级别1级,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湖南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0%,精米率68.0%,整精米率64.8%,粒长6.6毫米,长宽比3.5,垩白粒率8%,垩白度1.0%,透明度1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1%,稻米蒸煮食用感官评价86.6分,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573.4公斤,比对照禾两优676增产4.1%。
栽培技术要点:①福建省作中稻种植,适时播种,秧龄30天以内。②每亩大田用种量1.0公斤左右。密植规格为23.0厘米×26.0厘米,丛插带蘖秧2粒谷,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③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7:0.9为宜。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3:1:1。④水份管理以湿为主,干湿相间,做到“寸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干湿壮籽。⑤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稻瘟病重发区不宜推广。②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

4.品种名称:泰香玉晶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苏审稻20230025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
引种单位:湖南天蓝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9天,比对照禾两优676早熟6.1天。平均株高103.5厘米,穗长24.8厘米,每亩有效穗19.0万穗,每穗总粒数190.2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1.4克。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5,穗损失率最高级别7级,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江苏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整精米率64.6%,垩白粒率8%,垩白度1.0%,胶稠度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4%,长宽比4.5,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558.2公斤,比对照禾两优676增产1.3%。
栽培技术要点:①福建省作中稻种植,适时播种,秧龄30天以内。②每亩大田用种量2.0公斤左右。密植规格为23.0厘米×26.0厘米,丛插带蘖秧2粒谷,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③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7:0.9为宜。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3:1:1。④水份管理以湿为主,干湿相间,做到“寸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干湿壮籽。⑤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推广,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

5.品种名称:旱优82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合肥市丰宝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审定编号:皖审稻20222008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安徽省作节水抗旱稻推广种植。
引种单位:福州市登丰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37.1天,比对照品种禾两优676早熟4.5天。平均株高117.1厘米、每亩有效穗15.3万穗、穗长25.3厘米,每穗总粒数180.3粒,实粒数155.1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7.7克。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2.9,穗损失率最高级别3级,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安徽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2020年米质为部标二等,2021年米质为部标三等。经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节水抗旱稻鉴定中心鉴定,2021年抗旱指数0.70,抗旱等级为中抗。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655.3公斤,比对照禾两优676减产1.8%。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福建中稻一般在4~5月份播种,培育壮秧:秧龄25~30天。②栽插密度:一般栽插密度2.0万穴/亩,每穴2粒种子苗。③施肥:大田亩施纯氮量12千克左右,基肥早施、重施,并注意氮、磷、钾肥配合,后期增施钾肥。④灌水:做到浅水栽秧,深水护苗活棵,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干湿湿。⑤病虫害防治:注意生育前期稻蓟马、中期螟虫和后期的纹枯病防治,还要注重稻瘟病、稻飞虱和白叶枯病的防治。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福建温度较高,催芽需勤翻。②根据当地病虫测报,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6.品种名称:春丰优7号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浙审稻2024012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
引种单位: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42.8天,比对照禾两优676迟熟1.2天。平均株高120.0厘米、每亩有效穗13.3万穗、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271.6粒,实粒数220.9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4.7克。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3.1,穗损失率最高级别5级,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浙江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平均整精米率71.2%,长宽比2.1,垩白粒率19.5%,垩白度2.1%,透明度2.0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9.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9%,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721.4公斤,较对照禾两优676增产8.0%。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福建中稻一般在4~5月份播种,培育壮秧:秧龄25~30天。②栽插密度:一般栽插密度2.0万穴/亩,每穴2粒种子苗。③施肥:基肥早施、重施,并注意氮、磷、钾肥配合,后期增施钾肥。④灌水:做到浅水栽秧,深水护苗活棵,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干湿湿。⑤病虫害防治:做好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其它病虫害防治工作。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适合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福建温度较高,催芽需勤翻。②根据当地病虫测报,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7.品种名称:嘉丰优13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稻研究所
审定编号:浙审稻2024018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
引种单位: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46.1天,比对照禾两优676迟熟4.5天。平均株高130.7厘米、每亩有效穗12.2万穗、穗长26.0厘米,每穗总粒数253粒,实粒数214.3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6.3克。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3.6,穗损失率最高级别3级,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浙江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平均整精米率62.5%,长宽比2.9,垩白粒率7.0%,垩白度0.8%,透明度2.0级,碱消值5.8级,胶稠度7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9%,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687.6公斤,较对照禾两优676增产2.9%。
栽培技术要点:①播期:福建中稻一般在4~5月份播种,培育壮秧:秧龄25~30天。②栽插密度:一般栽插密度2.0万穴/亩,每穴2粒种子苗。③施肥:基肥早施、重施,并注意氮、磷、钾肥配合,后期增施钾肥。④灌水:做到浅水栽秧,深水护苗活棵,返青后浅水搁田促分蘖,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干湿湿。⑤病虫害防治:做好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其它病虫害防治工作。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福建温度较高,催芽需勤翻。②根据当地病虫测报,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8.品种名称:沪优16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审定编号:浙审稻2023021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
引种单位:福建丰田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在福建作中稻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34天,比对照禾两优676短5天。平均株高129.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9万,穗长26.1厘米,每穗总粒数197.8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7.6克;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2.4,穗损失率最高级别1级,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浙江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平均整精米率57.4%,长宽比3.1,垩白粒率27.5%,垩白度3.6%,透明度1.5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81.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3%,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598.2公斤,比对照禾两优676增产1.4%。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中稻种植一般于5月上旬播种,主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播种习惯因地制宜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1公斤。②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5厘米,每丛插2粒谷苗,争取每亩有效穗达18万以上。③科学施肥。中等肥力田块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施肥比例1.0:0.5:0.8。基肥、蘖肥、穗肥、粒肥的比例分别为50%、30%、10%、10%。④科学管水。浅水促蘖,够苗晒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灌浆至成熟期干湿交替,成熟前7天断水。⑤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稻瘟病等各种病虫害。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将会导致水稻减产,孕穗、抽穗、灌浆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遇到高温热害或低温冷害时保持田间深水层,可适当调节田间小气候,有利于降低灾害影响程度。②水稻倒伏将会导致稻谷产量、稻米品质下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适当增施钾肥,注重及时晒田,可预防发生倒伏。③水稻抽穗扬花期对病虫害比较敏感,破口前5~7天使用对口农药进行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有利于增产增收。

9.品种名称:甬优106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浙审稻2024014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
引种单位: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属三系籼粳杂交稻品种。在福建作中稻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46.8天,比对照禾两优676长7.5天。平均株高119.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2.75万,穗长22.1厘米,每穗总粒数271粒,结实率88.4%,千粒重25.6克;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2.8,穗损失率最高级别3级,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浙江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平均整精米率61.6%,长宽比2.4,垩白粒率17.0%,垩白度2.3%,透明度2.0级,碱消值6.9级,胶稠度71.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668.7公斤,比对照禾两优676增产13.5%。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期播种,培育壮秧。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亩播种量10公斤左右,机插塑料盘育秧每盘80克左右。②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中稻湿润育秧秧龄25天以内,栽插密度8寸×8寸,亩插1万穴左右,每穴1~2苗;机插亩插1.3万~1.5万穴,每穴2~3苗。③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根据土壤地力与目标产量确定氮肥用量,根据当地配方施肥参数确定磷钾肥用量。一般亩施纯氮16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2:1:1,基肥、蘖肥、穗肥比例氮肥为4:4:2,钾肥2:4:4,分蘖肥分别在移栽后7天和15天分二次施入。④水浆管理采用好气灌溉法,返青活颗期露田1~2次,活颗后浅水分蘖,够苗后至幼穗分化期前,分次搁田控蘖,搁田程度以田不陷脚表土微裂,叶挺而不卷,叶色转黄为度。孕穗抽穗期保肥保水,抽穗后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7天断水。⑤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稻瘟病等,中、后期要绿色防控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请在播种前20天翻耕秧田和大田,以净化土壤,防止田间落谷混杂和基腐病发生,直播田往年落谷造成田间混杂风险极大。②做好恶苗病、基腐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病毒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等水稻病害和蓟马、螟虫、飞虱等水稻虫害的防治工作。防治恶苗病需对口药剂浸种40小时以上,严禁不作种子处理的干谷播种,稻曲病需在破口前10天和破口期连防两次,分蘖盛期和破口期要做好稻瘟病防治工作。③注意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高温和9月中下旬的低温对结实率的影响。④注意后期倒伏风险和穗上发芽风险,单季中稻播种过早容易穗上发芽。⑤、防止肥害、药害发生,避免影响水稻生长和结实率降低,在水稻拔节或幼穗分化后施用化学除草剂将严重影响结实率。⑥土壤贫瘠、冷水田、高海拔区域不宜种植,长秧龄、迟发田不易高产。⑦包装袋缺损、二维码不全的请勿购买。⑧、中稻播种过早、秧龄过长、前期起发迟会出现抽穗不整齐、丰产性下降现象。

10.品种名称:甬优95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浙审稻2024016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
引种单位: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属三系籼粳杂交稻品种。在福建作中稻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46天,比对照禾两优676长7天。平均株高119.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2.4万,穗长22.3厘米,每穗总粒数289.6粒,结实率87.0%,千粒重25.8克;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2.4,穗损失率最高级别3级,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浙江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平均整精米率56.7%,长宽比2.5,垩白粒率14.5%,垩白度2.2%,透明度2.0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665.9公斤,比对禾两优676增产13.0%。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期播种,培育壮秧。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亩播种量10公斤左右,机插塑料盘育秧每盘80克左右。②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中稻湿润育秧秧龄25天以内,栽插密度8寸×8寸,亩插1万穴左右,每穴1~2苗;机插亩插1.3万~1.5万穴,每穴2~3苗。③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根据土壤地力与目标产量确定氮肥用量,根据当地配方施肥参数确定磷钾肥用量。一般亩施纯氮16公斤左右,氮、磷、钾比例2:1:1,基肥:蘖肥:穗肥比例氮肥为4:4:2,钾肥2:4:4,分蘖肥分别在移栽后7天和15天分二次施入。④水浆管理采用好气灌溉法,返青活颗期露田1~2次,活颗后浅水分蘖,够苗后至幼穗分化期前,分次搁田控蘖,搁田程度以田不陷脚表土微裂,叶挺而不卷,叶色转黄为度。孕穗抽穗期保肥保水,抽穗后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7天断水。⑤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稻瘟病等,中、后期要绿色防控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请在播种前20天翻耕秧田和大田,以净化土壤,防止田间落谷混杂和基腐病发生,直播田往年落谷造成田间混杂风险极大。②做好恶苗病、基腐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病毒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等水稻病害和蓟马、螟虫、飞虱等水稻虫害的防治工作。防治恶苗病需对口药剂浸种40小时以上,严禁不作种子处理的干谷播种,稻曲病需在破口前10天和破口期连防两次,分蘖盛期和破口期要做好稻瘟病防治工作。③注意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高温和9月中下旬的低温对结实率的影响。④注意后期倒伏风险和穗上发芽风险,单季中稻播种过早容易穗上发芽。⑤防止肥害、药害发生,避免影响水稻生长和结实率降低,在水稻拔节或幼穗分化后施用化学除草剂将严重影响结实率。⑥土壤贫瘠、冷水田、高海拔区域不宜种植,长秧龄、迟发田不易高产。⑦包装袋缺损、二维码不全的请勿购买。⑧中稻播种过早、秧龄过长、前期起发迟会出现抽穗不整齐、丰产性下降现象。

11.品种名称:春优627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审定编号:浙审稻2024015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
引种单位:福建省有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38.0天,比对照禾两优676早熟3.2天。平均株高130.1厘米,每亩有效穗11.7万,穗长24.6厘米,每穗总粒数284.4粒,结实率85.0%。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3.2,穗损失率最高级别5级,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浙江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平均整精米率66.9%,长宽比2.8,垩白粒率5.5%,垩白度1.1%,透明度2级,碱消值6.9级,胶稠度7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3%,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673.40公斤,比对照禾两优676增产5.50%。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期稀播,短龄壮秧。中稻4月中旬至5月下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25公斤以内。秧龄控制在27天以内为宜。②多本稀植,方形栽插。手插密度7×6寸,每穴插2~3粒谷苗。③早露早搁,够苗晒田,当每丛茎蘖数达到14个左右时排水搁田6~8天。④施足基蘖肥,酌施穗肥。亩施纯氮15~17公斤,氮磷钾比例1∶0.5∶0.8,基肥∶蘖肥∶穗肥比例,氮肥4.5∶4∶1.5,钾肥0∶6∶4,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⑤湿润孕穗,深水抽穗,活水灌浆,严禁断水过早。⑥严防病虫,除草剂慎用。重点防治恶苗病、病毒病、稻曲病、稻瘟病,严禁在水稻拔节或幼穗分化后施用化学除草剂。虫害重点防治蓟马、螟虫和稻飞虱等。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适时播种,避开抽穗扬花的高温危害。②稻瘟病轻发区种植。③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

12.品种名称:两优黑珍糯695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瑞稻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皖审稻2023Z004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安徽省一季稻区。
引种单位:福建省福瑞华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属中籼两系杂交紫色糯性水稻品种。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6天,比对照禾两优676早熟2.0天。平均株高124.8厘米,每亩有效穗15.5万穗,每穗总粒数233.4粒,结实率85.9%,千粒重25.2克。谷壳紫黑色。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4.9,穗损失率最高级别5级,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安徽省区试米质检测结果,2021年、2022年米质均为部标普通。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633.7公斤,比对照禾两优676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4月中至5月下旬播种,秧龄25~30天,每亩大田用种量1~1.5公斤。②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水:大田插植规格6×7寸为宜,丛插两粒谷,亩插基本苗6~8万,科学管理肥水,在水管上采取“前浅、中搁、后湿”灌水技术,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每亩施氮肥13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8。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够苗晒田,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深水层,后期干湿交替,成熟期忌断水过早。③在病虫防治上,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苗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大田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②注意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13.品种名称:鑫丰优纳丝
作物种类:水稻
选育单位:广西百香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海南锦色春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桂审稻2021103号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桂中、桂北和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桂中、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种植;桂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应在6月25日前播种。
引种单位:福建武夷农家坊米业有限公司、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平均生育期120.3天,比对照天优华占迟熟0.3天。平均株高109.6厘米,每亩有效穗17.6万,穗长24.7厘米,每穗总粒数193.4粒,每穗实粒数161.4粒,结实率83.5%,千粒重22.5克。经福建省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3.5,穗损失率最高级别5级,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经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鉴定,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广西区试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3.1%,整精米率63.6%,垩白度0.1%,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7%,粒长8.0毫米,长宽比4.2,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晚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543.0公斤,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4.68%。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在引种地区作晚稻种植,闽中北6月中下旬播种,闽南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培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2~1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0.75~1.0公斤。秧田施足基肥,在2叶1心和移栽前5~7天各亩施优质复合肥15公斤,以培育多蘖壮秧。②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20~25天。插植密度16.7厘米×20.0厘米,丛插1~2粒谷。③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后期酌施穗粒肥。在水分管理上,生长前期浅水灌溉促分蘖,注意浅水回青,薄水分蘖,够苗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干干湿湿到成熟,不要断水过早。④病虫防治:根据当地病虫预测预报,注意及时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风险提示:①该品种抗倒性中等,适宜中等肥力水平田块种植,后期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注重磷钾肥的施用,及时晒田,提高抗倒能力。②适宜在稻瘟病轻发区推广种植,同时,注意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防治。

14.品种名称:联甜829
作物种类:玉米
选育单位:联磷磷品(上海)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桂审玉2023016号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引种单位:联磷磷品(上海)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甜玉米品种。福建省春播出苗至鲜果穗采收91.4天,比对照闽双色6号晚熟10.0天。幼苗叶鞘浅绿色,颖壳浅绿色,花药浅绿色,花丝浅绿色。株型平展,株高236.9厘米,穗位高100.0厘米,果穗长筒形,籽粒黄色,穗轴白色,穗长19.7厘米,穗粗5.5厘米,秃尖长0.2厘米,穗行数16.9,行粒数39.3,百粒重39.3克,出籽率69.1%。田间自然发病表现抗纹枯病、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抗南方锈病、抗茎腐病;田间接菌鉴定表现抗纹枯病、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中抗南方锈病、高抗腐霉茎腐病。品质评分为85.2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春季引种适应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1183.7公斤,比对照闽双色6号增产18.2%。
栽培技术要点:①隔离种植:空间隔离300米以上,时间隔离20天以上。②播种时间:春季3月20日~4月20日,秋季7月20日~8月15日。③种植密度:每亩3000株左右。④肥水管理:苗期保持土壤湿润,追施含磷、氮水肥促根苗生长;大喇叭口期保持土地湿润,结合大培土亩施攻苞肥20公斤尿素;授粉前后亩增施钾肥10公斤。⑤病虫害防治:苗期要注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危害,后期重点防治玉米螟的危害。⑥适时采收:春播一般为授粉后20~22天,秋播为22~25天。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种植。
风险提示:①注意防止倒伏;②高温种植会影响授粉,引起缺粒、秃尖等;③注意防治病虫害。
15.品种名称:飞越
作物种类:玉米
选育单位: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广西安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三江种业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80号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引种单位:厦门中田金品种苗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甜加糯玉米品种。福建省春播出苗至鲜果穗采收平均84.1天,比对照万农甜糯158晚熟2天。幼苗叶鞘紫色,颖壳浅绿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白色。株型平展,株高213.7厘米,穗位高86.1厘米。果穗锥形,籽粒紫、白色,穗轴白色,穗长19.5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长1.2厘米,穗行数14.9,行粒数40.7,百粒重37.0克,出籽率65.5%。田间自然发病表现抗纹枯病、高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抗南方锈病,抗茎腐病;田间接菌鉴定表现中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感南方锈病,中抗腐霉茎腐病。品质评分为87.2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春季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亩产鲜穗1173.1公斤,比对照万农甜糯158增产8.3%。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时播种:福建春季气温稳定在10℃以上为适播期,地膜覆盖3月上旬播种,露地栽培3月下旬播种。每亩种植3300~3500株左右。②隔离种植:与其他玉米品种空间隔离300米以上,或抽雄吐丝期间隔20天以上,防止串粉。③科学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一般基肥60%、苗肥10%、穗肥30%。依据田间生长情况,调节肥水管理。④加强田间管理:注意中耕除草,孕穗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玉米螟。⑤适时采收:吐丝授粉后20~23天采收。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种植。
风险提示:①适时播种。地温低于10℃时不宜播种;为免花期高温危害,福建地区5、6月份不宜播种,否则将导致减产失收。②合理密植,每亩种植超过3500株时,叶片相互荫蔽,授粉不良,易出现稀粒秃尖,须在开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③如遇台风暴雨,要及时排水、扶倒,以减少损失。

16.品种名称:科糯2号
作物种类:玉米
选育单位: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审定编号:浙审玉2016003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浙江省种植。
引种单位:福州惠丰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甜加糯玉米品种。福建省春播出苗至鲜果穗采收平均83.9天,比对照万农甜糯1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颖壳浅紫色,花药黄色,花丝淡红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93.8厘米,穗位高74.7厘米。果穗长筒形,籽粒白色,穗轴白色,穗长19.5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长1.0厘米,穗行数14.4,行粒数37.3,鲜百粒重33.7克,鲜出籽率69.3%。田间自然发病表现中抗纹枯病、抗小斑病、抗大斑病、抗南方锈病、高抗茎腐病;田间接菌鉴定表现感纹枯病,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高感南方锈病、高感腐霉茎腐病。经农业部稻米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直链淀粉含量2.4%;品质评分为84.9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春季引种适应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1027.8公斤,比对照万农甜糯158增产3.2%。
栽培技术要点:①隔离种植:与其它类型玉米品种隔离距离500米以上,或播种时间间隔不少于20天。②适时播种:春播地温在12℃以上即可播种,地膜覆盖栽培可适当提前,春播一般为3月上旬至4月下旬,秋播大约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③合理密植:种植密度控制在3000~3200株/亩。④科学管理:苗期加强控水控肥蹲苗,保持土壤湿润,追施含磷、氮水肥促根苗生长,增施穗肥,减少秃尖,综合防治病虫害。⑤适时采收:一般在授粉后21~23天采收为宜。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种植。
风险提示:①注意防治南方锈病、纹枯病、茎腐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②加强肥水管理,防止秃尖。

17.品种名称:浙糯208
作物种类:玉米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
审定编号:苏审玉20230010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江苏省种植。
引种单位:中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甜加糯玉米品种。福建省春播出苗至鲜果穗采收平均84.1天,比对照万农甜糯158早熟0.9天。幼苗叶鞘浅紫色,颖壳紫色,花药紫色,花丝紫色。株型平展,株高176.4厘米,穗位高59.5厘米,果穗长筒形,籽粒白色,穗轴白色,穗长19.7厘米,穗粗5.3厘米,秃尖长0.3厘米,穗行数13.4,行粒数37.4,鲜百粒重41.7克,鲜出籽率65.0%。田间自然发病表现中抗纹枯病、抗小斑病、中抗南方锈病、抗大斑病、高抗茎腐病;田间接菌鉴定表现感纹枯病、高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感南方锈病、中抗腐霉茎腐病。经检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97.3%。品质评分为87.7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春季引种适应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1020.7公斤,比对照万农甜糯158增产3.1%。
栽培技术要点:①隔离种植。②春播地温在12℃以上即可播种,一般为3月20至4月20日,秋季在7月25日至8月20日。③种植密度:3000株/亩。④科学施肥:磷钾肥可一次性播种前做基肥施用,氮肥作追肥,在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3次施用。⑤科学灌溉:玉米苗期怕涝,注意排水。⑥在整畦播种前防治地下害虫;在大喇叭口期至花期防治玉米螟、小菜蛾等;收获前20天禁止施药。⑦适时采收:春季采收期在吐丝后22~24天,秋季采收在吐丝后24~26天为宜。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种植。
风险提示:①注意防止倒伏;②高温种植会影响授粉,引起缺粒、秃尖等;③注意防治南方锈病和纹枯病;④适时收获,防止露顶。

18.品种名称:彩甜糯520
作物种类:玉米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中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桂审玉2023023号
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广西全区春、秋季种植。
引种单位:中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甜加糯玉米品种。福建省春播出苗至鲜果穗采收平均86.1天,比对照万农甜糯158晚熟1.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颖壳紫色,花药紫色,花丝紫色。株型平展,株高189.8厘米,穗位高72.0厘米,果穗长筒形,籽粒紫、白色,穗轴白色,穗长20.2厘米,穗粗5.3厘米,秃尖长0.4厘米,穗行数15.2,行粒数39.2,鲜百粒重38.2克,鲜出籽率66.5%。田间自然发病表现抗纹枯病、抗小斑病、抗大斑病、中抗南方锈病、高抗茎腐病;田间接菌鉴定表现中抗纹枯病、抗小斑病、抗大斑病、感南方锈病、中抗腐霉茎腐病。品质评分为85.9分。
产量表现:2024年福建省春季引种适应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1135.7公斤,比对照万农甜糯158增产14.7%。
栽培技术要点:①隔离种植。②春播地温在12℃以上即可播种,一般为3月20日至4月20日,秋季在7月25日至8月20日。③种植密度:3000~3200株/亩。④科学施肥:总施肥量亩施过磷酸钙30~50公斤,氯化钾20~30公斤,尿素25~30公斤。磷钾肥可一次性播种前做基肥施用,氮肥作追肥,在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3次施用。⑤科学灌溉:玉米苗期怕涝,注意排水。大喇叭口期及抽雄前10天、花后2天,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⑥在整畦播种前防治地下害虫;在大喇叭口期至花期防治玉米螟、小菜蛾等;收获前20天禁止施药。⑦适时采收:春季采收期在吐丝后22~24天,秋季采收在吐丝后24~26天为宜。
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福建省种植。
风险提示:①注意防止倒伏;②高温种植,会影响授粉,引起缺粒、秃尖等;③合理密植;④注意防治南方锈病。

http://nynct.fujian.gov.cn/xxgk/zfxxgk/fdzdgknr/nyyw/ywgz/202501/P020250110541667972276.doc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农业农村厅文件效力级别其他
索 引 号:FJ00120-2500-2025-00006发布机构: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备注/文号: 2025年2号目录名称:其他公文生成日期:2025-01-09有效性:有效内容概述: 关于第十一批福建省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备案的通告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第十一批福建省同一适宜生态区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备案的通告
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2025-01-10 14:45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